首页 / 时髦办 / 新鲜事
新鲜事
MIU MIU 夏日读本
编辑:Ariana 2025/06/30

图片.png


Miu Miu再次以书籍为主角,于2025年发起第二期Summer Reads夏日读本特别活动,旨在通过文字书写的力量,拓展当代思想疆域,丰富社群生活。本次活动移步于北京、香港、米兰、大阪和巴黎最具标志性与氛围感的绿色空间,将公共花园和城市公园转化为阅读与思索的诗意场所。活动于6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、香港、米兰和巴黎以及6月28日至29日在大阪举行。

 

Miu Miu Summer Reads夏日读本活动亦面向公众开放,邀请宾客投入独属于每座城市的沉浸空间。五座城市各有其专属色系与印章图案,以此致敬书籍价值。本次活动精选了两位极具远见卓识的女性作家西蒙娜·德·波伏瓦(Simone de Beauvoir)和圆地文子(Fumiko Enchi)的著作。到场宾客获赠特别定制版本的《形影不离》中文版和《The Waiting Years》英文版,含书封、金属书签及纪念印章, Miu Miu独特美学烙印于每一处细节里。


图片.png图片.png图片.png


地点及时间

 

6月27日至28日  

· 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路1号朝阳公园(北门)  

6月27日-上午11时至晚8时

6月28日-上午10时至晚8时

 

· 香港 香港西九艺术公园(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旁) “香港新晋建筑及设计师比赛”展亭

6月27日-上午12时至晚8时

6月28日-上午11时至晚8时

 

· 米兰 Giardino delle Arti, Via Palestro 8

6月27日-28日-上午10时至晚7时

 

· 巴黎 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, 5 rue Vivienne, 75002

6月27日-下午1时至晚7时

6月28日-上午10时至晚7时

 

6月28日至29日

· 大阪 大阪市秋田区大福町梅北公园

6月28日-29日-上午11时至晚7时

 

作家简介

 

西蒙娜·德·波伏瓦(Simone de Beauvoir)

西蒙娜·德·波伏瓦(Simone de Beauvoir)1908年生于一个巴黎中产阶级天主教家庭。她天资聪颖,曾在索邦大学(Sorbonne)攻读哲学,并于1929年通过高等教师资格考试(agrégation),成为该考试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功投考人。同年,她结识了Jean-Paul Sartre,二人建立起终生的开放式伴侣与文学伙伴关系。她与Zaza Mabille(逝于1929)之间的亲密友谊对她产生深远影响,启发她创作了出版于2020年的遗作《形影不离》。De Beauvoir曾在1930年代教授哲学,但在1941年纳粹占领期间被解职。她坚定地推动女性主义思想,挑战传统性别规范。De Beauvoir逝于1986年4月14日,与Sartre合葬于蒙帕纳斯公墓(Montparnasse Cemetery)。De Beauvoir的作品探讨道德、自由意志和社会结构。《第二性》(1949)彻底改变了女性主义思潮。她的代表作品亦有小说《他人的血》(The Blood of Others,1945年)、《人都是要死的》(All Men Are Mortal,1946年)以及获龚古尔文学奖(Prix Goncourt)的《名士风流》(The Mandarins,1954年)。

 

圆地文子(Fumiko Enchi)

圆地文子(Fumiko Enchi)(1905-1986年)为日本作家兼剧作人,深刻洞察性别、性欲及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受的压迫。她生于东京,原名上田富美,深受父亲(语言学家)及祖母的故事讲述所影响。虽饱受健康问题困扰,未能接受正式高等教育,她仍通过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。圆地的文学生涯起步于戏剧,后转向散文创作,并在1950年代崭露头角。其包括《The Waiting Years》(1957年)和《女面》(Masks,1958年)在内的代表作品往往新释日本古典文学,尤其是女官紫式部于11世纪创作的《源氏物语》(The Tale of Genji),而她也将这部作品翻译为现代日语版本。圆地文子是探讨女性衰老与性欲主题的先锋,作品中融合了现代心理学视角与传统文化元素,如能剧(Noh)中用复杂面具表现不幸女性的艺术手法。凭借对文学的贡献,圆地文子于1985获授日本最高文化荣誉——文化勋章,并摘得野间文艺奖(Noma Literary Prize)与女性文学奖(Women’s Literature Prize)等诸多重要奖项。至今,她依然是日本文坛举足轻重的女性主义创作者。




文章推荐
分享到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