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乐活家 / 巨好玩
巨好玩
功德1111111111
编辑:时尚COSMO 2023/08/15

做精神老人,告别内耗。

互联网上的流行日新月异,前天去寺庙吃斋、昨天给芒果核梳毛、今天喝酒把脉。是了,基础的盘手串、给身份证开光,早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。他们开始不断找寻新的解题思路,毕竟人类烦恼的多样性已经不是某个单一技能的“佛祖”能解决的了。


如果你常常去酒吧,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销量最高的单品已经变成了“把脉酒”。
放眼整张酒单,把脉酒显得尤为特殊。客人在下单之后,需要根据自身状态在“病例”勾选标签。填写完成后给到相关“医生”开始把脉,最后,“医生”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提供一杯特调。仿佛喝了这杯酒,不伤身、还进补。

把脉酒在形式感上被商家拉满

这种偏离普世价值观的行为,让年轻人很是兴奋。当然,他们的精神桃花源不止一种。
不久前,大学生为芒果核梳毛一事被指“不务正业”。但年轻人随即反击:这和盘核桃有什么区别?毛茸茸的芒果核甚至被他们比喻为“假狗”,一位刘女士不仅在某上给出了专业护理“毛发”的建议,还为“大毛”持续更新了成长日记,连载到12集。
别小看该群体,养芒果核也有鄙视链。生在周期最长的贵妃芒,光照时间需达到900小时,他们认为这种芒果更有灵气。市场上常见的小台芒他们是不爱的。养芒果人眼中,它就像是街边的快餐店,缺乏深层次的感知。

在年轻人看来养芒果,也是养“芒狗”

当代人“发疯”已久,他们在求人求己之间,选择找点事寄托情感。并试图以此积攒“功德”,抓住玄学的稻草,化解情场失意、职场碰壁的困顿境遇。
这一点,仅从社交平台的搜索引擎数据上,便可窥见一二。在搜索框中输入“寺庙”二字,显示平台上有超过百万条相关笔记。北京雍和宫、杭州灵隐寺、南京鸡鸣寺的相关话题流量破亿。其中,雍和宫自7月19日起,将每日的接待限额从9000人涨幅至25000人,旺季时依旧一票难求。

各地寺庙的香火均非常旺盛

寺庙元年的到来,让佛祖也体验到了内卷的浪潮。处理不完的期许,是每一位信徒发自内心的虔诚。许愿的人群也大致分为两类:“需要解决问题的中年人”和“有事没事保佑自己的年轻人”。
中年人的寺庙之行快、准、狠,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所以许愿和买周边是唯二的目的。来庙里填个单子,写下家里或公司的地址,花1000买个“周边”邮寄,希望佛祖能帮忙化解化解。也让佛祖为他们注入一些新能量:梳理最近的困惑,点对点解决问题,最后再顺手买个失眠符。
经济形势不好,生活压力变大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共识,中年人不想放过任何有可能弯道超车的机会。相比于每小时1000块的心理咨询,寺庙解决焦虑的效果更显著。毕竟,谁也不想付费请人听自己大吐苦水,因为最终的结论无非是:放轻松就好了。

寺庙里几乎全部售罄的符,只剩下依稀的展示品

相比之下,年轻人的选择显然更多。他们能在livehouse里听一场宽帮的电音超度,体验佛度众生的氛围,也能跑去永福寺喝一杯大慈大杯咖啡。经由一位年轻法师之手泡好的咖啡,就像是开了光,热气升腾的不只是水汽,也可能是灵气。
年轻人还讲究一定的互动性,他们热衷于抽签。即使是抽到上上签,在他们眼中也不是什么运气天注定,是佛祖给予的奖励。

宽邦和尚是日本超人气音乐僧侣



诚然,现在的寺庙依旧保留着一部分的宗教属性,但大多已经趁着寺庙经济的崛起,承担起娱乐场所、旅游业的角色。
最近,不少人选择在周末住进寺庙里。城市近郊的各个寺庙,在一夜之间让人们趋之若鹜,他们去庙里做义工,或是禅修。一天的行程大致如下:凌晨五点师父打板叫大家起床,七点吃完早斋打坐、念经,下午洒扫、禅修,晚上八点准时熄灯。

大理某寺庙的作息时间表,
但因素斋美味而出名也是人们禅修的首选

特种兵式作息,已经突破了打工人体力极限,即使这样他们也丝毫不会懈怠。因为所有摸鱼的想法,在佛祖眼皮底下都是缺德的。两天一夜的禅修里,手机需要交给寺庙师父统一保管,说是为了让人彻底告别世俗的烦恼。乍听下来很苦,但想吃苦的年轻人太多,寺庙已经不够用了,连床位都不一定抢得到。 
“在体力活动中耗尽了力气,没顾得上焦虑。”
“寺庙干活不仅能积攒功德,顺便还能把道长们当成了心理咨询师。”
“不会忘记傍晚的钟声和夜晚一抬头就能看见的满天星辰,告别了被现实裹挟的日子。”
“寺庙以及其背后的佛学、禅修,像是一剂抚慰焦虑心境的良药。”

在寺庙禅修期间
师父会组织大家抄写经书

离不开手机的007打工人,将目光瞄准了斋饭,将其当做心灵代餐。他们怀着虔诚或猎奇,感受着佛祖的照拂。
斋堂里,在师父的指引下,男女分开,依序就坐。座位前,已经摆好一只不锈钢空碗、一副不锈钢筷、一张餐巾纸。开饭后,大家都专注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。似乎只要吃下这些,一些世俗困境便有了答案。禁止一切交谈,杜绝一切剩饭剩菜。是的,包括菜汤。剩下的菜汤需要加入热水一并饮下,庙里这叫“惜福水”。
有无信仰、信仰为何并不十分重要,国人总是愿意相信,食物可以包含神力,好意头是可以被吃进肚子里。小几十块钱就可以填报口腹,当饱含庇佑的食物被身体吸收、消化,平凡人也能在世俗中获得庇佑。何乐而不为呢?

杭州灵隐寺内的十方苑面馆

而认为信仰之力大过形式的95后,在互联网阵地上冥想、占星、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接好运,听佛经增加气场,用成本近乎于零的形式为自己祈福。他们在网上向AI佛祖寻求未来的答案、找ChatGPT算命,希望能早点知道自己的人生剧本;预约不上雍和宫的门票,就去博物馆里找免费、清幽的菩萨解惑。
如今,抛去形式感的信仰,已经变成一种新型流量密码。
网络上将这类行为统称为“赛博迷信”。赛博迷信上次广泛传播,还是2018年,杨超越的锦鲤图。因她在选秀节目《创造101》里以一个并不具优势也并不特别努力的形象,获得了第三名出道位。有人说,这么好的运气,她本人就是锦鲤的化身。于是,一夜之间,考研的、考公的、赌球的,不明真相的人全部跟风转发。成为赛博迷信里最著名的一个案例。

App Store里的电子木鱼软件,有超59万用户评论

赛博迷信,远不像旧时代的糟粕,这是人们难得糊涂的生活艺术。罗翔曾在某篇访谈中提到:理想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中间立场——乐观的现实主义。
人们需要有个“宏大虚无”的生活仪式。这绝不仅仅代表着他们没有消失的上进心,恰恰是因为他们渴望在困局中找到新的意义,并给自己一个心甘情愿为之投入的理由。从一种不符合世俗观念的世界中,找寻对工作、生活、人生价值的勇气与决心,也不失为一种新解法。
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: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,其实不是工作,而是无聊。

图片来源:网络 / 视觉中国 / Ic photo


推荐阅读


文章推荐
分享到
回到顶部